祭祀公業法人桃園市黃兆慶嘗
祭祀公業法人桃園市黃兆慶嘗
|
沿革
感謝您瀏覽祭祀公業法人桃園市黃兆慶嘗網站,以下可以查閱歷史沿革,若有任何問題與建議,歡迎您填寫線上表單,或是與我們管委會聯絡,謝謝您。
峭山公傳略
峭山公(公元872年出生)。字獄。生于後晉高祖石敬塘帝天福元年。丙申歲時一月廿七日辰時。公原887年實即年16歲,登舉人,翌年唐僖宋文德元年(公元888年)實即年十七,登戊申年科試三甲第九名進士,三十歲宋太祖乾德三年乙丑科進士。官授江夏太守。有功封千戶侯,巡撫越吳等處。至咸平四年二月二月二十九日。遷平章閣侍制直學士兼刑部尚書。德配上官吳鄭三太君。俱封一品夫人。各生七子。計共廿一子。公謝職林泉至七十六歲時。辛亥年正月初二日。設筵宴請諸親。即招諸子訓曰。余年即邁。未免有九泉之虞。吾自承上祖(春申君)之胤。下及顎州之派。以至今日。子孫兩百餘人。供給浩大。雖宦途數十年,亦家業無多。何以為子孫長久計。事勿長閒貽悔。爾等聽命。吾曾經過閩粵等處地方。山環水秀。田地饒沃之所。指不勝屈。茲將銅錢八百萬貫。紋銀八百秤,作二十一均。三夫人位下。各留長子侍奉。其餘吾錄諸處。各宜自立開基。以效上祖承接。爾等誠有孝心者。雖分居別處。何異我在乎。是時諸子跪而聽從。稟求指示。即收拾行裝。擇吉拜別登城。時公親自吟詩八句。以為後世各處子孫相親證據。能念詩符合者。及係一脈之傳。即請升堂之敘親親之誼。勿以客禮相待。至失一脈之本源也。
詩云:
駿馬登城望異鄉。任從勝地立綱常。 年深外境猶吾境。日久他鄉即故鄉。 朝夕末忘親命語。晨昏須薦祖宗香。 但願蒼天垂庇佑。三七男兒總熾昌。 公八十七歲。元豐五年。壬戍歲正月。偶沾微恙。三子呈奏朝廷。勝主即追封公為太子少保。諡文烈。受封後公父享十一秋。卒於宋仁宗明道二年。癸酉歲二月十八日辰時。享壽九十有八歲。敕葬在福建邵武府縣三十三都和平鄉(又名鸛藪山黃家林)。辛山乙向。御製碑文日。宋賜進士太子少保諡文烈諱峭山黃公之佳城。牌位曰:
賜進士授江夏太守封千戶侯遷平章閣
黃史宗祖諡文烈諱峭山公之神位 侍制直學士兼刑部尚書追贈太子少保 上官夫人葬在大鼠崗。癸山丁向,生蝦戲水形。吳夫人葬在南庄鳳尾崗。巽山乾向。鄭夫人葬在官濟庵。庚山癸向。玉如意形。
峭山公祠堂在鸛藪。舊有祠址。與白蓮塘相連。因地方狹窄。不可重建。經族眾捐金。買李姓老屋。在官家坊頂。建造祠宇。坐辛向乙分金。直二十四丈。橫十八丈。前至大街。後至杜宅牆壁。左至田。右至大街。界限分明。一目了然。公祠則在(福建邵武縣三十三都和平鄉)。另有潮邵大宗祠。建在鳳陽城北門內。子山午向。以峭山公詩內「熾昌」二字為堂名。
峭山公與三位夫人故事(錄自福建邵武黃峭研究族史論壇)
唐僖宗李儼六年已亥(公元八七九年),黃巢王霸二年,黃巢南下廣州先入閩,攻不下建州(今建歐)轉攻綏城(今邵武),綏城攻破,黃巢不念同族親情,大肆屠殺平灑、晝錦、中城、和平、竹栗等黃族,禾坪黃族幾無焦類。時錫禹公任河陽(今江西資溪)邑令、攜元妻劉氏夫人及所生四子赴居任所,幸免于難。錫禹公留次妻楊氏夫人及幼子實郎在禾坪侍奉長親貴華肅公。雜亂公,肅公帶八歲幼孫實郎匆促隨眾南逃,楊氏夫人死於難中。貴華肅公南逃漳州,于龍溪縣蘭水鄉靖邑里烏蒙山麓上官庄,編茅為瓦,構木為舍,結廬寄居。庄缺水,上官、吳、鄭三姓只共一井。六年,唐僖宗李儼中和四年甲辰(公元八八四年),實郎(峭山公,生于唐懿宗李確咸通十年辛卯,公元八七一年)十三歲時,肅公八六歲,病渴,孫取水被毆,公帶病扶杖到汲水井處理論,被推落井,殁,有堪輿李師者,追龍路過,義憤將訟,三姓耆神懼,請私了。
李師約法三章:
唐僖宗李儼光啟二年,丙午(公元八八六年),孫十五歲,李師促村長上官氏送女,上官女生于李儼乾符三年丙申,公元八八六年只十一歲,李師所以促上官里長帶頭送女者,一怕日久三姓悔約,二認為黃家需有一主婦,故上官女雖幼小只有十一歲,他認為送過來教養,與實郎一同讀書和歷練家務,能在讀書中獲知識、能在歷練家事中懂人情世故,故以後上官夫人也是一大學問家。《內八句》就是她的大手筆。她小閨名“細妹”,李師在其過門後拜名為“黃上官氏細君”。
翌年,唐僖宗李儼光啟三年末丁未,公元八八七年,實郎黃岳峭山十六歲,舉孝廉,吳氏送女,吳女生于唐僖宗乾符元年甲午,公元八七四年,時年十四歲,比上官夫人大兩歲,但因入門次第,她只能居次,而此上為姐。原閨名秀姑,李師拜名其為“黃吳氏秀卿”,再翌年,唐僖宗李儼文德元年,戊申(公元八八八年),實郎黃岳峭山十七歲,春闈,中戊申科三甲第九名進士,上官莊舉莊歡慶;鄭姓急送女。鄭女生于唐僖宗李儼廣明元年(八八零年),庚子,剛九歲,鄭女閨名季子 ,李師亦拜名其為“黃鄭世季臣”或稱李娘。峭山公中進士後授高郵鎮參事時呂用之用事,鎮高郵為黃巢降將左相都知兵馬使畢師鐸,與用之友隙,李師惜徒,著峭山公上表,奏請家親被黃巢屠殺,鄉廬被毀,請給假著修復家園。時值僖宗李儼病崩,皇太弟壽王李杰更名李敏,又稱李曄接位是為昭宗,翌年(八八九年)改元紀龍紀元年,登基對下樹恩德,命下準賜黃金兩萬兩,為峭山公修復家園之資,由高郵鎮參事調遷為邵武軍參事,就進修整家園,峭山公得御旨,望空叩謝。李師建議即回邵武軍就任,攜帶三妻叩拜貴華肅公祖墳墓拜請李師同回邵武,好指導一切行止,時三夫人均已呼李師為“阿父”矣!回邵武接任邵武軍參事後,錫禹公亦已告休離開河陽回邵武整理家園,峭山公帶同三妻叩見父親和嫡母劉氏夫人,並與四兄弟和四嫂相見,當談及祖父貴華肅公落井及李師救助及培養,才能得中進士有以今日,全家都向李師叩謝,李師回禮歉讓。當大家討論搬遷父祖貴華肅公回葬邵武晝錦和平家塋時,李師以少動為好,錫禹公尊重李師恩人意見,當時也服信他的神鑒,是年冬,全家連同李師,到漳州龍溪縣蘭水鄉靖邑里上官莊奠祭父祖貴華肅公墳墓和與上官、吳、鄭三姓親家會面受到上官莊鄉親極大歡迎。
上官夫人、吳夫人、鄭夫人三夫人到邵武時年皆未及笄,不滿十八歲,故都未行結婚之禮,茲將三夫人與峭山公結婚期列下:
峭山公生平簡介(錄自峭山公誕辰1130周年慶典紀念冊)
黃峭山,錫公長子,名諱岳,又名黃峭,字仁靜,號青崗。唐咸通十二年(公元871年)辛卯四月十五日戌時淡生于現今福建邵武市和平鎮坎頭村鸛藪。有其弟四人:義山、德山、海山 、岱山。峭公幼年沉宏有智略,秉性剛直,唐昭宗時內閣擅權,三鎮騷亂,兼蟲、旱、水三災並起,凶荒告罄,災民留難失所,刁名乘機淪為寇盜。年方弱冠的黃峭見此情,傾囊出資,安撫災民,並聚合鄉鄰,招募鄉勇,興辦義師,保土保境,使地方才得以安定。隴西郡王李克用
見公友幹濟之才,封為千戶長。乾寧三年(895年)三鎮犯關,李茂貞、秦宗漢、王行瑜三人叛亂,李克用領兵討伐,公內佐密謀,外參戎政,履著功績,導致王行瑜由此伏誅。昭宗封李克用為晉王,峭公封為千戶侯,統管江浙兩廣軍務。乾寧(丙辰年)李茂貞叛軍攻陷京城,昭宗遷徙華州。而黃峭輔佐李克用再次挫敗李茂貞叛軍,解救長安,昭宗返回金殿,因峭公宗忠心耿耿,救國助王有功,又加封為工部侍郎。但唐王朝此時內有臣官弄權,外友群雄割據,天佑四年(公元904年)朱溫殺死昭宗,舉輝王李祚為帝,天佑四年(907年)朱溫又殺死李祚帝,而自國號後梁。公為人正直善良,為官清廉,不願苟安朝政,乃絕仕途,棄官為隱,回到禾平(和平)後,為造福桑梓,創辦“和平學院”,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故鄉學子,傳為當地群眾的佳話,歷代邵武南鄉均以讀書人多,賢能輩出而著稱,與此書院啓導影響有關。因此,邵武南鄉被後世譽為地靈人傑之鄉。
周太祖廣順元年(西元951年),峭公八十大壽,正月初六日,召集姻親安排家事,三妻位下各留長子以奉晨昏,其餘十八子俱領家譜一帙,駿馬一匹,令其遷徙他鄉,開創家業,並賦詩一首贈別:“信馬登呈忘異方,任尋勝地振綱常;足離比境非吾境,身在他鄉即故鄉;早暮莫忘親囑咐,春秋親薦祖蒸嘗;漫云富貴由天定,三七男兒當自強。”並語重心長囑咐:你們兄弟他日相逢彼以禮施,此以禮報,頻來而不拒,久問而不疏。夫人也各有詩相贈。兒孫們不負父望,任馬馳騰,馬歇之地便為發達之所,與當地人民共建家園,其後子子孫孫效仿先祖做法,時至今日,峭公後裔以遍及國內,港、澳、臺 、及海外各國。
峭公回歸故里後,安閒自娛,晨練、夜讀;精神矍鑠。後周太祖廣順元年十一月初中,峭公無疾而逝,享年八十有二,天葬于坎頭黃家林山。
|